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
恭喜蘇眼鏡學弟考上金門農工園藝科專任教師
2009年6月24日 星期三
用Google Earth發現 台北小黃真多




環保生活 電動車
英國首部四人座電動車上市 主流成型?
四座純電動車Citroen C1 ev'ie
事實上中國當局也決定啟用「電動車計劃」作為下一世代的新能源,該計劃在2010年於湖北武漢就會正式試營運。英國的手腳還是快了一些,在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的大力推動下,現在已有民間業者「ECC公司,Electric Car Corporation」以Citroen C1車型為基礎,推出英國第一款「四人座純電動車」,意圖將英國打造成全球電動車領域的領導者。
Boris Johnson先前承諾將在倫敦市內建造25,000個「Juice Point」,也是就電動車充電站,這大幅提昇充電便利性也降低電動車實際上路阻力。該部新車名為「Citroen C1 ev'ie」,除能提供四名成人搭乘外,在充飽電的狀況下可行駛距離約110公里、最高時速達96km/h。當地新車售價為16,850英鎊(折合台幣約80萬元),ECC總裁David Martell表示,他們將研發一種電池輔助系統「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(BMS)」讓車輛在煞車時可以回充電能,藉以延長車輛可行駛的距離,讓「Citroen C1 ev'ie」更具實用性。
目標120g/km GreenCar標準在哪裡?
有鑑於二氧化碳對於地球「溫室效應」影響至鉅,歐洲國家早在1990年代初期便開始致力於「減碳工作」,各位可以看看當時的歐洲進口車均配置了「環保胎」,也就是滾動時二氧化碳排量較少的產品,便可以知道生活水準較高的歐洲地區的確有先見之明,而且他們也的確落實了環保政策。
徹底執行二氧化碳減量政策
以歐盟國家為首的「京都議定書」明確規定了二氧化碳減量的時程與標準,期貨市場也因此冒出了個「碳交易」的新名詞!姑且不論這套由歐盟制定的遊戲規則能否被美國與亞洲各國接受,至少在歐洲當地「二氧化碳減量」政策確實被執行得很徹底。早在1999年2月,歐盟委員會(European Commitment)便以「1999/125/EC指令」建議歐洲汽車製造廠應逐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,該標準顯示在2008年之前小客車的二氧化碳排量應降至140g/km,2003年時,則必須評估於2010年達成120g/km的可能性。同樣的要求也被送至日本汽車製造廠協會(JAMA)與韓國汽車製造廠協會(KAMA),換句話說,想要進入歐洲的商品就必須照「歐洲規則」來玩。
英國政府更絕,直接以車輛的二氧化碳排量來決定「車輛執照費,Vehicle Excise Duty」的多寡!費率從最便宜的70英鎊(約台幣3,500元)至最高的155英鎊(約台幣7,550元),汽油車費率比柴油車高,而可使用「替代燃料」的車型稅率最低,這便是電動車能在英國大行其道的原因,因為它不排放二氧化碳,所以就不需繳那麼多稅!
在去年,德法兩國達成協議,確認了2012年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為120∼130g/km,而到了2020年,標準更將降至95∼110g/km!其實未來將是電動車的天下,這些看似嚴苛的標準,屆時恐怕將淪為裝飾品。
2009年6月23日 星期二
雅惠學妹的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通過了

雲嘉嘉合併 黃敏惠拒簽意願書
雲嘉嘉合併 黃敏惠拒簽意願書
嘉義縣長陳明文、雲林縣長蘇治芬,廿二日下午連袂拜訪嘉義市政府,希望市長黃敏惠簽署「雲嘉嘉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意願書」,以促成雲嘉合併案,但黃敏惠以「時機不對、合併後嘉義市不見了」婉拒簽署。
陳明文表示,雲嘉必須尋求嘉義市合作才可望升格,黃敏惠表示,送內政部的提案是「雲嘉合併案」,她祝福並恭喜會有好消息,但要簽署意願書,時機不對,可以等未來合併案通過後再說,這一定要切割清楚,且以嘉義市立場來看,簽署了,嘉義市就不見了,她不能簽,是以嘉義市民最大利益做努力。
--
黃市長真是嘉義市的好市長,嘉義市雖然小,但是卻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快樂城市,雖然農業沒有嘉義縣跟雲林縣發達,但卻是個五臟俱全且生活機能佳的都市。若被併,嘉義市的特色就不見了,並且也要跟著負擔整個雲嘉地區的稅收負擔,一個26萬人的都市,維持著高於水準的生活品質已經很不容易了,若合併後又要負擔廣大土地及人口,對嘉義市是沈重的負擔。
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
唉呦~怎麼會考成這樣
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
2009年6月9日 星期二
甚麼"識正書簡" 可惡的傢伙
連這種話他都說得出來,
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投票給他,
再亂來嘛,
這人又要兼黨主席,
該不會國共平台要跑去大陸輸誠啊。
為什麼不是識簡書正啊,
這種人能當我們的總統嗎?
他跟陳水扁兩人加起來就是個騙字......
都是來騙選票的.....
太可惡了。
馬總統昨天在接見美國華僑團體時,提出兩岸協議「識正書簡」,也就是印刷用正體字,書寫則可以用簡體字的建議,結果在國內引發討論,總統府今天進一步澄清表示,「識正書簡」的建議,是針對大陸13億使用簡體字的人,主要目的是希望大陸民眾逐漸認識代表中華文化特色的正體字,而不是要在台灣推行簡體字。由於台灣人都認識正體字,因此在台灣沒有提倡「識正書簡」的必要。
總統府表示,正體字是中華文化優良的傳統與資產,台灣一直在使用正體字,代表台灣在中華文化的獨特地位與主體角色,不必也不會改變現狀。目前國人仍然習慣使用正體字,基於書寫方便的考量,使用簡體字也難以禁止,不過學校、機關、部隊仍然應該使用正體字。
總統府表示,目前有不少大陸學者主張要逐步多使用正體字,這就是就是「識正書簡」的觀念,但在書寫的時候,使用那種字體都沒關係。
--
馬更正就是馬更正,話都不講清楚,表示他做很多事情都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。